close

昨晚買了兩本書,都和食物有關。

舒國治的台北小吃札記
韓良憶的吃東西

台北小吃札記拿來當作睡前讀物,卻讀出味道來。除了文字讓我看的舒服之外,書裡提到一些小吃更勾起了記憶。
像是菜飯、葱烤鯽魚、葱油餅、獅子頭......等等。

以省籍來分,我是在外省家庭長大的小孩,又是北方人,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我,家裡飯桌上少不了各種麵食,
我家的麵粉缸跟米缸是一樣大的份量。每逢初一十五、過年或有人要出國,爺爺奶奶會自己揉麵團弄饀捍皮包水餃;或者是自己烙葱油餅(扁扁的那種,不是什麼圓圓的葱餅)、煎韭菜盒,做麵疙瘩,這些幾乎不假手他人,都是自己來。

如果家裡有客人來,除了米飯外,桌上還會出現又白又大的饅頭,或者奶奶會把饅頭切片,做成炸饅頭,起鍋時再灑點鹽巴在上面,
又香又好吃。家裡頭誰過生日,就會下碗麵;夏天味口不開,會有涼麵或炸醬麵,料當然都是奶奶一手包辦;有一回還弄成兩面黃,
看來焦黃,外脆內軟香,又是另一種口感。

不過自從爺爺生病過世後,家裡只有在過年才會自己包水餃,炸饅頭因為熱量高,也不太出現在桌上。兩面黃嘛...也大概只有在祭拜爺爺的時候會出現。

當然奶奶還是有其他的拿手菜,不過兩位老人家一起合作包水餃的場面是不會再回來了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晚上七點多在劍潭等社區巴士回家,嘴饞鬼打了電話回家找奶奶,問著爺爺以前的麵疙瘩要怎麼做?奶奶愣了一下,想說我怎麼會突然想起這玩意兒?嘴饞鬼自首是因為買了書看到這名字,於是一股腦想起以前家裡的麵食,奶奶大笑,但還是在電話裡仔細的口傳做法。

然後奶奶說前兩天大伯他們到家裡吃飯,她弄了一道豆筴燜雞肉,大伯大快朵頤之餘提到只可惜沒做貼餅,餅吸了湯汁更加好吃。
我:我比較喜歡紅燒吳熟魚的貼餅,厚,我要點菜,我也要吃貼餅。

奶奶又笑。最後揶揄了一句:以前叫妳在旁邊看著學,妳都不要,現在想要吃了發現都不會做了厚~~

Orz,嗚~現在學還來不來的及咧?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rwen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